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情结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情结

时间:2023-08-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情结

作者:张惠英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7期

[摘 要]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一部反映湘西历史和现实的楚辞,那么是什么支配着他的这种创作倾向呢?是积淀在他灵魂深处的湘西情结!本文试就他的湘西情结的形成、体现和影响作一番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沈从文;湘西;湘西情结

楚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楚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为楚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他对楚地楚人歌之咏之,使人平添对楚地楚人的敬仰之情。二十世纪前期,来自《楚辞》诞生地的沈从文,继承和发扬了《楚辞》之风,用他那满蓄诗情神韵之笔,写出了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现代楚辞——湘西小说。

古之楚辞源于地方文化,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亦以湘西沅水流域的地方色彩著称,他的作品饱含着浓郁的古楚文化,演绎了湘西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情美。那么是什么支配着他的这种创作倾向呢?通过阅读他的湘西系列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一份积淀在他灵魂深处的文化情结——湘西情结。 一

湘西是一个苗汉杂居的边远地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与贵州和四川相邻,湖南的四大水系之一——沅水贯穿其境,多森林山峰,河流险滩,这种自然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湘西社会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但他却有着楚地方巫鬼文化的深厚传统,带着古朴的原始美、自然美的气息,这些文化因素深深地侵入了沈从文的精神世界。他倡导新文化观念,他认为,把生命推举到更为崇高的理想的层面予以发展,这种欲望、追求或意志,是人类进步的象征,而文学作品就是激发这种欲望的最相适宜的方式。文学作品在于使人领悟生命的意义,把握人生的方向。从文艺的使命出发,他主张重构民族文化,重造经典,创造新的人格。沈从文老先生的美学修养是那么的深厚,艺术功底是那么的深厚,同时,他的人生感悟又那么的透彻,落在笔下的生活却又那么的单纯那么朴实那么清新,一切寓于天然情趣中。 二

沈从文的湘西情结具体而言是通过描写湘西自然美、人情美来体现的。

“山”“水”与沈从文的生活不可分,更与他的生命不可分,湘西那特有的自然山水环境给了他以很深的影响。他笔下的山,深翠逼人,卷起了竹的涛声;他笔下的水,或为清泉一泓,成为淌流奔走于深涧,皆清亮可喜,动水激起层层水雾,如梦如幻。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沈从文这样写道:“我所写的故事,多数都是水边的故事。”沈从文生活在水边,他的许多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秀篇章,如《边城》、《三三》、《丈夫》等,或写溪边,或摹河上,都流溢着水的色彩,跃动着美的光环。“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核心,他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的自然化的人情美中,讴歌一种自然、自得的人生。这种人的自然化就是沈从文的美学追求,是他创作的灵魂。

《边城》是一座边远的小城,小说中的茶峒既真实而又带想象和象征意义的。文中写到的碾坊、吊脚楼、竹簧、白塔、绳渡、小街、码头、店铺等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湘西风景画;元宵的鞭炮焰火、舞龙耍狮、端午的龙舟竞渡等是一幅幅墨彩交融的风俗画;老船长、杨马兵、顺顺、翠翠、天保等人物以一种“遵从古礼”的美德,许给人们以无欲无争的人生。《边城》中的人与自然就是一幅和谐相依存的图画,也只有在这样美丽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演绎出凄美的爱情故事。

《边城》描写的是一部牧歌式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茶峒城小溪边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生活故事,以及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对亲情、爱情、邻里情等事态人情的细腻刻划,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质朴的民情和人情。

小说中的祖父老船夫,忠厚本分,乐善好施,正直豁达,历经沧桑而又童心未泯。他看着山城水手和士兵喝光了自己的酒葫芦而从由衷欢喜,他能过体谅、宽容女儿年轻因为冲动而犯的错误,并对小孙女翠翠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充满疼爱的娇纵。他能体察小孙女的心事,为她的终身幸福向船总放下身段,委曲求全。这个耿直老实的老人最终在误解、怨恨,怀着对翠翠未来的无限牵挂中抱恨而死。

老船夫的形象就是湘西人民人性的体现和象征。

翠翠的本质是纯朴的、纯洁的,犹如深山流出的一线清泉,从未受到城市工业文明的污染,始终保持着她的透明和纯净,没有杂质,更无毒素。她有着一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为人天真活泼,善解人意,懂得体贴祖父,时常帮祖父摆渡。翠翠面对爱情纯真、热情而坚贞。她与傩送之间的爱情虽然遭到挫折,但她仍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遵循传统的方式生活着,内心执着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翠翠这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一种醇厚的“爱”与“美”的人性和人生。

天保和傩送,从父亲那学得了勇气和义气,从不仗势欺人,而且自小养成了刻苦而耐劳的好习惯,当兄弟俩都爱上翠翠产生矛盾时,为了不伤害至深的手足情,在感情中挣扎着,推让着。虽然最终一个主动退出成了失败者,一个虽因种种误会,仍然没能寻求到幸福,但他们并没有错。他们秉着传统、古朴的美德,把幸福留给别人,把不幸留给自己,血浓于水,宁愿自己在世界上消失,也不让同生的手足痛苦、不安。他们磊落胸襟,一往情深,显示了一种高尚的情操。

沈从文作品中出现的妓女,往往也只是出卖肉体,不出卖灵魂的妇女。《柏子》可算得上沈从文先生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小说情节简单,写的是辰州河岸泊船上的水手柏子上岸与相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妓女相会欢好的事。妓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生活在这狭小肮脏的吊脚楼里,做着出卖肉体的“生意”。 柏子长年漂流在辰州的码头上,在他漂泊的辛苦和劳累,生活的重压以及居无定所的背后,恰恰是一种没有归属感的无辜和无助,才使他迷失在爱欲之途。妓女和柏子同样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短暂的接触之中,相互从对方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产生了强烈的爱。痴情的妓女对柏子信拆旦旦,感情专一,而城市的柏子对这位妓女也是忠贞不二、情投意合。小说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家内心的艳羡与向往,这仿佛是他寻觅已久的“世外桃源”那表面的的“逍遥”却隐含着人生深刻的悲凉,其实是赞美湘西人雄强的生命与率真的天性。

这些生活在边城小镇的普通人,个个保存着边地的侠义精神和古朴遗风,沈从文对这些人物进行了肯定的赞美,从这些善良醇厚的人物身上,体现了他所确认与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沈从文的湘西情结是多么的深广。 三

湘西情结使沈从文的创作审美思想引向理想主义,他的一系列都市人生情状讽刺小说在沤歌、张扬着自己的理想。他希望他的作品有引人“向善”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必然会使他对违反、摧残、残害人类自然属性的现代文明给以批判和否定。

沈从文14岁时便离开家乡去当兵,以后五年多时间里,他随军辗转湘、川、黔三省边境与长达千里的沅水流域。1922年只身离开湘西到北京,然后又去上海、武汉、青岛,最后又回到北京,几乎在都市世界里走了一个圈。在这一行进的人生轨迹中,沈从文对都市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都市人生的萎缩、柔弱、虚伪和糜烂之态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灵。于是,沈从文用犀利的目光透视都市人生的幕后场景,以“乡下人”的眼光,观察到了现代都市文明的负面与病态,尤其是上流社会的两极、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论丧。他的一系列都市题材小说就是以揭露这一点为主题的。沈从文的高度成就是他的湘西系列“牧歌式”的小说带给他的,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也以小说为最大的成功。尽管起初他的一些作品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他天生的敏感和气质使得他精神世界,都毫无例外地描述了人性之美。他写都市题材揭露都市“病态”之处同样着力颇深,这从他的力作《八骏图》和《或人的太太》、《绅士的太太》等作品中不难发现,只是较之他的湘西世界,少了一些从容和自然罢了。

总之,都市与乡村,是沈从文小说涉及的两大题材。一类用冷峻的写实笔调表现都市绅士阶层的道德沦丧,另一类用温爱的抒情笔墨描写村野间农夫的淳朴人性,这两类题材构成了沈从文笔下人生世界的两个极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世界的两相对照中,寄托沈从文爱憎哀乐及其对中国问题的思考,对都市病态文明的否定,这是沈从文湘西情结产生的文化批判的内蕴。 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沈从文的湘西情结将古楚文化和苗、土家族文化编织成一张“世外桃源”般亦幻、亦真、奇美的网,这些牧歌式的小说,为我们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读他的湘西作品,宛如欣赏湘西的“清明上河图”是一部真正的唱给湘西的现代楚辞,并也会像楚辞一样永远流传。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0.

[2]吕丹.沈从文《边城》的生态解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张惠英(1979—),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