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及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探讨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的措施,力求提高我国高校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间舞蹈;课堂教学;发展趋势
在我国舞蹈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民间舞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在舞蹈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舞蹈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内容趋向完整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忽略舞蹈动作技能,过于偏向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进人了困境。因此,近年来各所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开始在重视民间舞蹈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民间舞蹈技能动作,吸收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选取其经典动作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民间舞蹈的丰富,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平衡好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来指导自身的舞蹈技能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挖掘舞蹈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
(二)课程教材趋于规范
课程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教材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安排都离不开课程教材。可以说,课程教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的教学效果,从而也影响到舞蹈人才整体的质量。在前些年,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所院校都是根据教师的情况自行决定授课内容,这十分不利于民间舞蹈教学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舞蹈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课程教材的重要性。所以,高校开始为学生选择更加规范化的民间舞蹈教材,使其能够更好的反映民间舞蹈最新理论进展,同时将学生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舞蹈艺术知识纳人教材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更加全面的实现。
(三)教学评价趋于立体
目前,多元教学评价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各级学校的学科领域。这种整体性评价可以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如今,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多元评价在实践中得到开展,比如观察、访谈、作品集项评价、轶事记录等都被使用在教学评价中。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在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再单纯的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而应该根据社会需要的情况加以改革。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的舞蹈教学思想应该进一步强调行业性和适应性。舞蹈院系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提高知识的效率,培养兼具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甚至舞蹈创编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高校民间舞的课程设置急需改革,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民间舞蹈应该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改变传统中理论轻应用的取向,课程内容要向民间舞蹈的技能方面倾斜,融人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扬课程特色,同时也实现学生舞蹈能力和舞蹈知识双方面素养的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基础,改变课程组合结构,加大组合难度来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在设置上既实现全面性,又体现针对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评价
在中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应该进一步优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尤其是教学评价的内容除了课程教材以外,还注重学生的品德、个性、意志、学习态度等非认知因素。而且民间舞蹈教学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是否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等等。同时在评价主体方面,不仅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应该发展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因为学生之间接触更加密切,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三、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在高校中的舞蹈教学中历经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中,民间舞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进行改革,更好的符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